清水河县位于呼和浩特市最南端,隔黄河与山西省交界处,是历史上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结合处,也是北宋和辽、金、西夏、明朝与鞑靼的界关。境内长城蜿蜒,烽候耸立,三里一墩、五里一台,直至老牛湾与黄河相遇,越过黄河后进入山西省境内。
清水河县境内的明长城有东西向和南北向二个方向。
清水河县境内的明长城遗址是万里长城的中段,也是长城的重要地段。东西向全长150余公里,从东部的盆地青新村入境,跨越韭菜庄乡、北堡乡到西南的黄河边上的老牛湾。以北堡乡口子上村为中心,是明朝时期外长城与内长城的交通枢纽、军事要塞。
口子上村明长城是清水河县境内明长城遗址的最高处,位于两座高山之间,海拔1800米,在两山的长城主线上,共有南北向、东西向两条长城,以砌筑拱洞过沟形式跨越两山。长城上筑有驻军城堡,重要的关险、隘口、城墙、敌楼均为砖石砌筑,大部分坐落在高山绝顶之上。
在长城沿线,分布的古戏台寺庙、古塔碑刻、青碑等历史文物遗迹,长城遗址至今仍保持着雄伟壮观的风貌。
七墩楼,俗称徐氏楼,位于清水河县东部的盆地青乡新村的南山上。七墩楼为明代跨土筑长城而建。楼基为锤凿的红色条石,露出地表16层。基石之上筑青砖,四棱四角,高21米,砖楼呈方形,边宽15米。下筑基与城墙平,外出5米左右,内出约2米。楼朝东开门,装有两扇20公分厚的石门,门顶嵌有石楣,横刻“洞门”二字。门内是一砖砌拱形洞,登上有15个台阶的石梯,到上层中心部位。上层建有楼橹,砖木结构,楼橹四面墙上各有箭窗3个,箭窗内为砖砌拱形洞,外面是石砌的长方口,内大外小。在七墩楼周围建有土筑城堡,方形,用来驻军。
箭牌楼位于清水河县东部盆地青乡板申沟村东南山上,距七墩楼2.5公里,为明代外长城上一座骑墙方形砖楼。楼基亦为条石砌基,楼高22米,无洞门。在楼的东侧筑有台式梯道,供军士登楼。楼分3层,下层是一个没有门窗的高台,中层是一间大空室,墙四周开射孔,上层为一开阔平台,四周环以垛口。箭牌楼至今保存较为完好。在箭牌楼南500米处长城内侧曾发掘出一块石碑,上刻“大同威远路分局”,表明箭牌楼一带长城属明代大同镇威远路辖,具体修筑时间待考。
清水河县境明大边长城(南北向)从老牛湾镇青草峁村为起点,向北由东山神庙村、红台子墩、大王墓(峁)墩、二王墓墩、三王墓墩、四王墓墩连接延伸,到五道峁村改为夯土城墙进入箩头窑村,跨清水河,北上边墙壕、石胡梁村、高家山村、魏四窑子村、两犋牛村、孔读林村、再到后窑子村,入和林格尔县境。县境内长约40.17千米,分布有敌台1座,烽火台29座,关堡1座。
编辑:草原旅游 http://cyl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