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灵沟红色教育基地

2025-02-20 0        草原旅游 cyly.net

秋灵沟红色教育基地秋灵沟红色教育基地位于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公腊胡洞乡秋灵沟村西侧,是原北京军区守备一师的驻地,有驻地旧址、防空洞等遗址,2013年新建干支梅广场、守备一师戍边纪念馆和纪念碑等,成为化德县的红色教育基地。


1964年11月,原北京军区守备一师万名官兵进驻化德县境内秋灵沟,周围三面环山一条沟,因沟内气温较高,有秋灵(蝉)鸣声,因此得名。秋灵沟为师部所在地。


秋灵沟红色教育基地秋灵沟北部陡峭,是极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与察哈尔右翼后旗大东山一线,是野狼出没,黄羊成群,五月解冻,十月飞雪的荒芜之地。在“白毛呼呼”“黑紫黄风”四季朔风狂啸的恶劣环境下,住窝棚、修简易地下工事,担负着守卫首都北京北大门的重任。相继来自五湖四海的数万名热血青年应征入伍,戍边设防,御敌卫国,献身北疆。全体官兵以“干枝梅”精神,开挖防坦克壕、战壕,构筑防御工事。


1969年,中苏中蒙边境形势紧张,随即全师官兵进入紧急战备状态。修筑“立体防御阵地”,爬冰卧雪,奉献青春热血,数十名官兵献出宝贵生命,铸就了北疆一道钢铁长城。

秋灵沟红色教育基地


俟后,全体官兵又以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建营房,凿水井,种大棚菜,植树栽花,立志长期守备,使原本荒凉之地变成了树绿花香的驻军新城。


部队官兵以高原根深耐寒、不畏风沙的野草花—干枝梅为自己艰苦奋斗的形像代表,扎根边疆,守卫边疆,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了中央军委通令表彰,成为全军学习的榜样。


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华国锋亲自接见师领导,中央军委、三总部、北京军区首长每年都要到部队视察慰问,党和人民给予了最高奖赏和荣誉,雄师劲旅的英名已载入了共和国的史册。


1980年2月16号是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晚上19点40分,中央电视台1套人民子弟兵节目播出了一部电视纪录片《干枝梅颂》,电视片介绍了守备一师官兵扎根边疆、艰苦创业、准备打仗的先进事迹。


1984年守备一师移防山西,1985年7月北京军区守备第一师番号撤销,改编为北京军区守备第一旅,1992年北京军区守备第一旅也从我军编制中撤销。


2007年,原守备一师太原籍老兵回到曾经战斗过的秋灵沟,竖起了一座纪念碑,曾任守备一师师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邱金凯中将题写了“干枝梅精神永存”的碑文。


化德县烈士陵园为了纪念那段峥嵘岁月,更好地传承干枝梅精神,在原守备一师官兵多方奔走呼吁下,在原北京军区关怀下,化德县于2013年在化德县城西北山坡上兴建了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命名为“干枝梅烈士陵园”,这里安葬着各个时期英勇牺牲的英烈,守备一师的33名烈士的遗骨也迁葬于此。2016年干枝梅烈士陵园被批准为国家级烈士陵园。


同时化德县政府为了感谢守备一师对驻地改革和建设的大力支持,将秋灵沟开辟为红色旅游目的地。展示守备一师浴血奋战,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和扎根边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爱国情怀的边塞军旅文化博物馆也已建成。


边塞军旅文化博物馆展出照片和实物1000多件。以“追思前辈英烈、增强爱国情感”为主题,化德县重点打造“红色革命体验区”,已经成为化德县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


秋灵沟红色教育基地地址:乌兰察布市化德县公腊胡洞乡秋灵沟村西侧

秋灵沟红色教育基地门票:

秋灵沟红色教育基地电话:

秋灵沟红色教育基地交通:由二秦高速G5516过来的游客,请在化德北收费站下高速。下高速就是S208,右转(南)去往化德方向,S208远大路口向西13公里到本景区;由化德县城向北沿S208行驶17公里到远大路口


编辑:内蒙古旅游    http://cyly.net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作品及图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