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海山文化旅游区(满巴拉僧庙)

2018-03-13 0        草原旅游 cyly.net

图海山文化旅游区(满巴拉僧庙)图海山文化旅游区(满巴拉僧庙)位于乌海市海南区拉僧庙镇的额热格腾山(图海山)上,拉僧庙曾为“满巴拉僧”即培养喇嘛医生的学府——医方明经院,又称为满巴拉僧庙。在图海山脚下,湛蓝的天空微沉,寺庙被群山环绕,像极了拉萨的布达拉宫。因此,满巴拉僧庙也有了小型布达拉宫之美名,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乌海旅游的核心景区。


拉僧庙:“拉僧”系藏语,汉译为神圣,意为神圣之庙,学府同样含有庄严神圣之意。满巴拉,藏语,意即“西方明经院”。拉僧庙东界公乌素南河槽与乌珠林沟汇合处,西邻东风农场,南到乌珠林沟,北与老石旦镇相连。这里是以蒙医药研究为主要特征的藏传佛教圣地,山下是拉僧庙填人民政府驻地。在方圆几百里蒙古牧民中影响很大,在藏传佛教和蒙藏两个民族中,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满巴拉僧庙始建于乾隆55年(1790年)间,由第一代贝勒东日布斯仁捐赠,第一世夏仲贡期格阿日布吉主持兴建,已有215年历史。庙建成后,以研究医中教义培养医务人才为目的,学僧们进庙后,经义双修。据称,这里曾研究出几十种蒙药秘方,是以蒙医药研究为主要特征的藏传佛教圣地。


图海山文化旅游区(满巴拉僧庙)由于文革时满巴拉僧庙曾遭破坏,过去的建筑仅存大雄宝殿、药师佛塔、护法殿及溶洞。随着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经依法登记,政府批准并确定满巴拉僧庙为乌海地区唯一格鲁派(喇嘛教)宗教活动场所,第四世夏仲嘎拉生沙德日布丹毕尼在广大僧众和信教群众的支持下,全面修复庙宇,现已初具规模。该庙恢复后,有大雄宝殿药师供塔、配殿、观音寺、溶洞等,现已开发为旅游景点。


图海山文化旅游区(满巴拉僧庙)满巴拉僧庙的僧人先学经后学医(蒙医),医经双修,以求在医学方面达到较高的造诣。360多年以来,这里是一个专门研究医学宗教的场所,经过对藏文、经文和各种医学典籍的长期学习,在医学方面达到较高的造诣,也曾经研究出几十种蒙药秘方流传民间、造福百姓。


第四世夏仲嘎拉生沙德日布丹毕尼在广大僧众和信教群众的支持下,全面修复庙宇,现已初具规模。

远远望向图海山,看到经幡随风起舞,在半山腰上,金色的寺庙顶散发着光芒,就是满巴拉僧庙。登上图海山,走向满巴拉僧庙,首先会惊叹它的金顶,金顶也是藏式寺庙的独特之处,涵盖了佛教的神韵和内里。抬头细致品读金顶的美,确被阳光的照射,感到有一些微微刺眼。这也是藏式寺庙的精致美。

图海山文化旅游区(满巴拉僧庙)


寺庙外的红色长廊,镌刻着的雕花,都像是细致的工艺品,无不显现寺庙的深邃。走在长廊内,烧香炉的味道环绕着整个寺庙,内心深处也会变得更加平静、沉淀。

满巴拉僧庙融合了藏蒙汉艺术风格,黄琉璃瓦镶嵌在殿堂上,正中大殿供奉着释迦摩尼佛像,东西两边有宗喀巴大师和药师佛雕像,在前面有活佛的居舍和一个长8米、宽5米的藏经洞。大殿共计4座,喇嘛住房76间,占地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


站在图海山上可以俯瞰黄河以及黄河大桥美景。图海山庙宇突兀,景色壮美,祈福祝愿之地。

近几年,海南区对满巴拉僧庙进行了修复。截至目前,已复建了大雄宝殿、药师佛塔、配殿、牌楼,修建了上山道路,进行了山体绿化等,已基本具备了申报AAA级景区的条件。每次庙会人山人海,平时朝拜和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201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级旅游景区。


图海山文化旅游区(满巴拉僧庙)地址:乌海市海南区人民政府南部拉僧庙镇,海拉公路44公里处
图海山文化旅游区(满巴拉僧庙)门票:无
图海山文化旅游区(满巴拉僧庙)电话:
图海山文化旅游区(满巴拉僧庙)公交:
图海山文化旅游区(满巴拉僧庙)交通路线:乌海市海南区海拉线(省道S217)图海山旅游区路口,西南门向东600米。车可以一直开到庙前的停车场


编辑:内蒙古旅游  http://cyly.net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作品及图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To Top